首页
新闻公告
作者中心
系统说明
投稿要求
智慧校园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过刊下载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下载中心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八段锦(前三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魏书婷,关丽,郭薇,张玥
2023, 30(5): 1-4.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01
摘要:目的探讨八段锦(前三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病房收治的共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护理常规,锻炼方式选用“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乳腺癌后期锻炼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前三式)的锻炼。比较2组患者锻炼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生活质量状况(QLSBC)。结果2组患者锻炼后的Neer评分均高于锻炼前(P<0.05),且治疗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锻炼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前三式)锻炼可能会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八段锦;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6
|
7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4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不同中医体质婴儿湿疹患者脐带血炎性因子表达差异
杨云月,王文革,宦绰,杨玥
2023, 30(5): 5-9.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0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婴儿湿疹患儿脐血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差异,为客观化湿疹患儿中医体质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出生时采集脐带静脉血,并于出生后24~72 h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42 d时随访根据湿疹发病情况分为正常组及湿疹组,并记录湿疹EASI评分。进一步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脐血中TNF-α、IL-1β、IL-6、IL-25、IL-31、IL-33水平。结果收集正常组45例,湿疹组45例,其中平和质、阴盛质及阳盛质各15例。湿疹组脐血IL-1β、IL-6、IL-31、IL-33、TNF-α水平高于正常组,湿疹组脐血IL-25水平低于正常组。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湿疹阴盛质组脐血IL-1β、IL-6水平低于湿疹平和质组,脐血IL-31、TNF-α水平高于湿疹平和质组。湿疹阳盛质组脐血IL-31、TNF-α水平高于湿疹平和质组,脐血IL-1β、IL-6水平高于湿疹阴盛质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医体质评分与IL-1β(r=0.272,P=0.009)、IL-6(r=0.271,P=0.010)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湿疹患儿中医体质和炎性因子具有一定关联,可能成为新生儿体质辨识客观化的基础。
关键词:婴儿湿疹;中医体质;炎性因子;体质辨识
6
|
8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4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许昕调治卵巢功能减退42例临床观察及用药分析
徐鸿燕,许昕(指导)
2023, 30(5): 10-1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03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许昕调治卵巢功能减退的用药及机理,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许昕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的病例42例,根据严重程度,以月经第2天血液激素检测卵泡期的卵泡刺激素(FSH)值,将病例分为2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组21例和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及卵巢功能衰竭(POI/POF)组21例。患者仅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日1剂,200 mL,分2次服,经期不用药。观察2类患者治疗前后的孕产情况,月经情况、基础体温(BBT)、女性激素、卵巢体积、开始起效时间等,进而分析许昕调治卵巢功能用药及机理。结果治疗后DOR组有10例患者受孕并全部顺利分娩;POI/POF组有4例患者受孕,其中3例顺利分娩,1例因个人原因终止妊娠。DOR组患者月经均恢复正常;POI/POF组有12例月经复常,占57.14%。DOR组患者BBT均呈双相改变;POI/POF组患者有15例BBT呈双相改变,占75%。2组患者的FSH、促黄体生成素(LH)均有下降,下降程度有明显差异;E
2
均有一定程度升高,其中,POI/POF组患者的E
2
升高幅度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卵巢体积可有一定程度增大,其中POI/POF组患者的右侧卵巢体积在治疗前萎缩最为明显,治疗后体积增加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许昕以中药调治卵巢功能减退,有助于帮助患者孕产,并让月经恢复规律,基础体温和性激素也有一定的恢复。通过补肾、化浊、调畅气血,可以改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月经情况、恢复卵巢功能、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同时有可能改变血清学与卵巢形态学指标,即下调FSH、LH水平,升高E
2
水平,可能促使缩小的卵巢体积增加。
关键词:许昕;卵巢功能;中医药;疗效分析
9
|
7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4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临床特点及证候规律研究
李艳杰,吴善瑛,吴倩,倪青
2023, 30(5): 17-23.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04
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规律进行初步探索与分析。方法统计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系列调查表,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和现场调查,采集一般信息及四诊资料,同时进行神经心理状况评估,建立数据库后采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临床特点,以聚类分析联合专家意见归纳中医证候,对证候规律进行初步探索。结果① 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以60岁以上人群为主,常伴随多种血管并发症,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症状;②常见中医证候为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心肾阳虚证、痰瘀闭阻证、肝胃郁热证、肾虚髓亏证,其中4种证候均与肾虚相关,可统归为肾虚证,肾虚证患者占比最高。结论衰老、多血管损害、神经心理学障碍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重要临床特点,肾虚为关键病机之一。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证候规律;肾虚证
4
|
7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4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新冠病毒相关心肌损伤超声心动图表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董竞方,魏伟,王朝歆,王琳,王鑫毅,王湘竹
2023, 30(5): 24-29.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05
摘要:目的探讨新冠病毒相关心肌损伤超声心动图表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3家附属医院自2022年12月10日—2023年1月20日感染新冠病毒,并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脏相关症状的患者894例,参照临床管理专家建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新冠病毒相关心肌损伤引起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所见如心包积液、室壁厚度、室壁运动情况、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功能、左室大小、右室大小均与心肌损伤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包积液、左室舒张功能3个变量与心肌损伤有关(P<0.05),比较回归系数OR值发现对判定心肌损伤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心包积液>左室舒张功能>年龄。对345例出现心肌损伤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有热毒侵心94例,痰热瘀互结114例,气阴两虚137例。三种中医证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比较,心包积液和左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积液、左室舒张功能以及年龄是判定新冠病毒相关心肌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心包积液影响程度最高,对判定心肌损伤贡献最大。在心肌损伤患者中,中医证候与超声心动图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后续中医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肌损伤;超声心动;中医证候;影响因素
1
|
5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4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补肾活血化浊方联合驱铜治疗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Wilson病患者肌张力障碍临床观察
黄晓峰,陈宏,张娟,王谢,杨波,周磊,张荣信
2023, 30(5): 30-34,52.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自拟方补肾活血化浊方联合驱铜治疗,探讨对Wilson病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患者肌张力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痰瘀互结型Wilson病合并肌张力障碍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补肾活血化浊方组、二巯丙磺酸钠(Sodium Dimercaptosulphonate, DMPS)组、补肾活血化浊方联合DMPS组,每组15例,除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其余各组均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将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UWDRS评分Ⅲ(神经功能)、Ashworth 量表评分、BFM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采用 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4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将各组患者治疗前Uwdrs评分Ⅲ(神经功能)、Ashworth 量表评分、BFM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积分变化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补肾活血化浊方组、DMPS组、补肾活血化浊方联合DMPS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以补肾活血化浊方联合DMPS组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化浊方联合驱铜可以显著改善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Wilson病患者肌张力障碍,可为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Wilson病肌张力障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补肾活血化浊方;驱铜;Wilson病;肌张力障碍;中医治疗
1
|
6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5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调脉合剂对阵发房颤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房颤负荷的影响
李腾飞,张大炜,田伟,戴梅,韩垚
2023, 30(5): 35-39.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07
摘要:目的观察调脉合剂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房颤负荷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证属气阴两虚证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联合调脉合剂,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房颤负荷及中医证候疗效指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记录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 SDNN),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 RMSSD),高频率范围内NN间期变异(high frequency,HF)均非常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F/HF,房颤负荷均非常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1.5%,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脉合剂可以提高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迷走神经功能,调节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平衡,降低房颤负荷,且疗效可靠,无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调脉合剂;心率变异性;房颤负荷;阵发性心房颤动;稳定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
1
|
8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5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文献研究
楼英《医学纲目》版本源流及文献价值
增强出版
郑端新,黄龙祥
2023, 30(5): 40-4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08
摘要:本文在《医学纲目》各版本考证基础之上,进一步考其版本源流,厘清了明抄39卷本、建阳刻45卷本、曹灼刻40卷本三大传本系统,并对各系上考底本,下察传本,明其优劣。基于此研究成果,提出《医学纲目》之校勘,宜以明抄本、建阳本共为底本,择善而从;而经大尺度校改的曹本仅可结合他校资料作参校使用,且需注意用曹本系统中之初刻早期印本。
关键词:医学纲目;版本源流;校勘
3
|
6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5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疫病辨治及康复特色探究
李儒婷,毛萌,张翼飞,王若冲,马捷,何青鋆,宋丹丹,于清茜,李峰
2023, 30(5): 47-52.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09
摘要:《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由清代著名医家何廉臣征集编纂而成,内容宏富,纲目分明,按语精妙,是中医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八大传染病案》中的疫病医案进行分类归纳与解析,总结出何廉臣包括将六淫偏向性作为重要发病诱因,重视外感病与患者个人体质因素之结合,中西医理论融合汇通施治,疫病康复期注重个性化调养护理在内的四大疫病辨治及康复特色,并与现代疫病研究结合进行探讨,以期探究何氏疫病诊治思想历久弥新之精华,体现其在当代疫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疫病;传染病;医案
1
|
6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5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
砭贴穴位预处理对急性低压低氧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闫颖洁,侯中伟,李晓雅,吴春花,李航,王海东,王梦杰
2023, 30(5): 53-58.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0
摘要:目的探究砭贴预处理内关、太渊、人迎穴对急性低压低氧模型大鼠心肌损伤和氧化应激程度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砭贴组、药物组,每组9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不进行干预,砭贴组大鼠每日在双侧内关、太渊、人迎穴处贴砭贴2 h,药物组大鼠按照280 mg/(kg·d)剂量进行大株红景天胶囊灌胃。干预14 d后,除空白组大鼠外,其余3组大鼠均需放入氧舱中持续24 h以模拟高原6000 m海拔环境。出舱后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心肌组织取材。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心肌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表达,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醇(malondialdehyde, MDA)、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
2
O
2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1α表达,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心肌组织含水量。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出现溶解、断裂、细胞间隙增宽的现象。砭贴组和药物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较轻,缺氧损伤表现不明显。模型组较空白组心肌含水量增多(P<0.05),血清CK-MB、cTnI、BNP水平升高(P<0.05),心肌中CK-MB、cTnI、BNP、H
2
O
2
、MDA、HIF-1α水平升高(P<0.05);砭贴组较空白组心肌MDA水平降低(P<0.05)。砭贴组较模型组心肌含水量降低(P<0.05),血清CK-MB、cTnI、BNP水平降低(P<0.05),心肌CK-MB、cTnI、BNP、H
2
O
2
、MDA、HIF-1α水平降低(P<0.05);药物组较模型组血清CK-MB、cTnI水平降低(P<0.05),心肌CK-MB、cTnI、BNP、H
2
O
2
、MDA水平降低(P<0.05),心肌含水量、血清BNP水平、心肌HIF-1α水平有下降趋势。砭贴组较药物组,心肌BNP水平降低(P<0.05)。结论砭贴预处理内关、太渊、人迎穴可改善模型大鼠心肌缺氧状态,降低氧化应激程度,减轻低压低氧环境诱导的心肌损伤,为急性高原心脏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急性低压低氧;心肌组织损伤;氧化应激;砭贴;穴位预处理
1
|
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6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理论探讨
基于内经开阖枢理论从太阴机转认识原发性膜性肾病
周小姗,郑洋,芮宏亮,赵启涵,董兆珵,侯凡雨,刘宝利
2023, 30(5): 59-63.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1
摘要:原发性膜性肾病作为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以水肿为首发表现,在发病初期和迁延不愈阶段均兼有腹胀、便溏等症状。基于临床经验,发现太阴之本虚存在于部分发病人群,外来风邪易侵扰少阴表位,且易入里损及三阴。基于此,水肿发于少阴之表位,病程初期,病机单一,病邪易入里;若病邪拘于太阴,气血郁遏,则病程中后期,病机复杂,由此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又可复损及少阴,从而复发;或进一步传至厥阴,进入肾病终末期。结合病邪反应在机体的发病部位,根据六经八纲辨证,该病属少阴太阴合病;基于三阴开阖枢理论,总结原发性膜性肾病病机传化特点当以太阴为本、少阴为始、厥阴为传。并以“太阴本虚”的概念指导治肺脾而治肾的思路,以驱邪外出兼以温里为总则,临床以甘姜苓术汤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太阴里虚寒证候,随证化裁,效果良好。
关键词:原发性膜性肾病;开阖枢理论;太阴;温里;甘姜苓术汤
1
|
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6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叶天士对薛己朝夕补法的继承与发展
赵云帆,连雅君,沈晓倩,孙晓光
2023, 30(5): 64-68.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2
摘要:朝夕补法为明代医家薛己所创,是以补脾与补肾之剂朝夕分而服之治疗疾病的方法。叶天士对此法继承并发展,形成了有叶氏特色的分治法。本文以《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叶天士分治法医案共57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叶天士分治法对薛己的朝夕补法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叶天士在薛氏基础上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四方面:补肾升阳,发挥顺时补法;胃肾分治,不局限于太阴;重视阴液,发挥逆时补法;阴枯不纳,提出滋润之法。叶天士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时间上不拘于朝夕;治法上不拘于温补,多种治法兼施。
关键词:叶天士;薛己;临证指南医案;朝夕补法
1
|
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6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从“心肾相交”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赵跃,张洪嘉,赵丽,窦晋芳,高瑜倩,彭嘉冉,黑穆荣,王志淼,朱海燕
2023, 30(5): 69-71.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3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心为主,多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慢性心衰患者常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现象,其原因尚不明确。而中医藏象学说中的“心肾相交”理论为阐释慢性心衰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心神”与“肾志”是认知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心肾相交之时,神气清明,志意常治。若心气不足,肾失气化,心火不能下温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健忘、迟钝等神志的异常。从而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本文旨在通过“心肾相交”理论探讨慢性心衰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病机,为慢性心衰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论治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心肾相交;慢性心力衰竭;认知功能障碍
1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7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基于“少火”“壮火”理论探讨甲状腺癌术后骨质疏松发生机理
杨晨,徐飞鹏,张华,陈高峰
2023, 30(5): 72-75.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4
摘要: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多需长期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通过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从而起到抑制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但过量使用甲状腺激素又会导致亚临床甲亢,并出现相关如心慌、汗出、失眠以及腰背关节疼痛等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二者与甲状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相关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基于《内经》“少火”“壮火”理论探讨甲状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理。
关键词: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激素;少火;壮火;骨质疏松
1
|
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8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基于“修养宜行外功”探讨肿瘤患者的中医运动疗法
王玥,张甘霖,张博然,陈星,潘元灿,王笑民
2023, 30(5): 76-79.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5
摘要: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等高强度治疗后常会出现体质虚弱,身体机能下降的表现,多采取药物、静养或者被动锻炼的方式进行康复。中医认为“动静有道养天年”,其针对肿瘤患者康复过程同样不可一味地采取静养。中医养生康复专著《寿世传真》中第一章即强调“修养宜行外功”,同时提倡“重意不重力”,重视身心同调、顺应自然。多以运动量相对适中的有氧运动以及体能要求较低的锻炼为主,恰好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其最具代表性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运动疗法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疲乏症状、提高心肺功能、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提升生活质量,临床中值得被进一步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寿世传真;导引;中医运动疗法;肿瘤
1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8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从湿论治老年皮肤瘙痒症经验撷萃
侯雨彤,孙丽蕴
2023, 30(5): 80-83.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6
摘要:皮肤瘙痒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症状,由其造成的不适感,对老年人的身心有着严重的影响。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创始人赵炳南教授,以“善治湿者当治皮肤病之半”为基础,从湿论治急性、慢性迁延性老年皮肤瘙痒症,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疗效。笔者传承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现将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经验阐述如下,并举病案一则,以飨同道。
关键词:老年皮肤瘙痒症;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专家经验
1
|
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8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基于“形神合一”理论浅析鬼穴在抽动障碍的应用
陈倩,马宁,张晶晶,郭简宁,白雪,崔霞
2023, 30(5): 84-88.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7
摘要: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以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除了抽动症状本身之外,抽动障碍患儿多存在不良的情绪状态或心理行为问题。基于“形神合一”理论,抽动障碍当属形神共病,神不宁、形不静为其临床特征,情志失调、神不御形为其发病关键,因此,治疗当形神兼顾,重在治神。“鬼穴”为调神之要穴,兼有治形之功,故可将其用于治疗抽动障碍。于抽动障碍而言,针刺鬼穴既可以平衡阴阳、调畅情志以安神,又可调畅气血、舒筋息风以治形,发挥“形神共调”之效,令神安而形定,防治抽动症状。本文通过阐述“鬼穴”在抽动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有助于为抽动障碍的针刺穴位组方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抽动障碍;形神合一;鬼穴;针灸
1
|
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8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基于“脾主运化”探讨肠道—卵巢轴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
曾根平,缪雨希,黎佩银,陆希婧,刘思诗,曾蕾
2023, 30(5): 89-93.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8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神经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PCOS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菌群失调参与PCOS发生发展,影响机体内分泌、炎症及能量代谢,调节肠道菌群可有效改善PCOS症状。祖国医学的“脾胃”包含肠道菌群,“脾主运化”的科学内涵包括肠道菌群及其互相牵制影响的内在联系。中医学认为PCOS关键病机当属脾虚痰湿内蕴,法当健脾胃、益生化、行气血、化痰湿,这与调节肠道菌群机理不谋而合。故本文立足于“脾主运化”,剖析肠道—卵巢轴与PCOS的相关性,旨在揭示肠道—卵巢轴及“脾主运化”在PCOS诊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脾主运化;肠道菌群;肠道—卵巢轴
2
|
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8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辨治子宫内膜癌探讨
增强出版
孙晓荷,李柳,程海波
2023, 30(5): 94-97.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19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和“病机辨证”学术思想,创建癌毒病机理论,构建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指导临床辨治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的核心病机为湿热瘀毒、肝肾阴虚,治疗应以抗癌解毒为核心,调补肝肾为根本,兼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分期分型论治。在癌毒病机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子宫内膜癌辨治体系,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癌开辟新思路,也为癌毒病机理论在恶性肿瘤领域的深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癌毒;病机理论;子宫内膜癌;辨治
1
|
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9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名老中医经验
李曰庆教授从虚、郁、瘀论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徐洪胜,李海松,王世桢,赵聪,马晓璐,张华南,冯隽龙,王继升
2023, 30(5): 98-101,10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20
摘要: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男科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医学无本病相关病名的记载。李曰庆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应从“虚”“郁”“瘀”论治,“虚”为基本病机和病理趋势,可以分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和气血亏虚;“郁”为关键病机,表现为肝郁;“瘀”为病理产物,可以分为气虚致瘀、肾虚致瘀和肝郁致瘀。“虚”“郁”与“瘀”互相影响,常相兼为病。临床从“虚”“郁”“瘀”论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收效显著。
关键词: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虚;郁;瘀;郁证
1
|
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59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基于“培中焦,黜下焦”探析贾英杰辨治大肠癌
韩增风,牛小玉,查春媛,孙彬栩
2023, 30(5): 102-10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21
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且肠癌年轻化趋势逐渐明显,中晚期肠癌治疗疗效不佳,易进展复发。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既往学术理论的基础上,从浊邪致病角度提出“癌浊”病机新理论,并形成了“黜浊培本”治癌新法则,贾教授认为肠癌所成,浊者为先,浊当属阴,其性趋下,以中下二焦变证为多,湿浊下注,毒瘀蕴藉是其病机关键,治疗上遵循“培中焦,黜下焦”理论,坚守培本,健脾调气运中以扶正,多面黜浊,以通为用以祛邪,化裁古方,动态辨治,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辅相成,脏腑辨证与三焦辨证相得益彰,在整体论治指导下,选药精当,临床屡见佳效,本文简介贾教授临证辨治中晚期肠癌经验,并附验案1则以证之。
关键词:大肠癌;名医经验;中医治疗;贾英杰
1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60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吕培文教授运用药对治疗中医外科疾病经验撷英
李宇栋,吴承东,许云霞,周仲伍,刘建乔,芦煜,吕培文(指导)
2023, 30(5): 107-112.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22
摘要:吕培文教授在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时,经常针对某些特定疾病、证候、症状、体征甚至是化验检查异常等,使用一些独具特色的药对,常常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吕培文教授临床常用的部分药对,在解析时多引用中医古籍和吕培文教授出诊带徒过程中讲述的原话,通过中医理论阐释鸡血藤-首乌藤等十二组药对的功用主治、配伍特点、临证思考、药症对应、用法用量、使用技巧等经验,最后附以治疗疑难病(大动脉炎)的验案一则,进一步对吕培文教授乃至燕京中医外科学术流派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体系进行思考和整理,挖掘其临证时独具特色的用药经验传承。
关键词:吕培文;药对;中医外科疾病
1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60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从“以痛为腧”探讨局部针刺对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的治疗机理
牛少辉,李贝,程亚清,王唱,顾汉程,曹刚,黄强,曹建春
2023, 30(5): 113-11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3.05.023
摘要:从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的病因病机入手,认为本病病性“标实本虚”。标实者,金刃外邪损害经络,经络不通,血不利则为水;本虚者,水湿瘀血久留,久病伤正致虚。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祛邪扶正的作用,“以痛为腧”是临床针灸的重要指导理论和取穴原则。局部针刺治疗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符合本病本虚标实的病机,本病病位在局部,痛之所在,邪之所存,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局部针刺治疗本病就近逐之,疏通经络。与中药口服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局部针刺可以针对病灶、直接作用于病位,发挥更为直接的“疏通经络、驱邪扶正”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针刺;以痛为腧;理论探讨
1
|
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8360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