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新闻公告
作者中心
系统说明
投稿要求
智慧校园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下载中心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4
年
第
31
卷
第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基于“以证统病”探讨抽动障碍及其共患病的辨治思路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儿童神经发育性疾病领域,中医专家提出了脾虚肝旺核心病机的新诊疗思路,为抽动障碍及其共患病治疗提供新方向。
”
张雯,赵艾婧,余斯雅,崔霞,王素梅
2024, 31(5): 1-4.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01
摘要: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共患病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在中医整体思想的指导下,以证统病,异病同治,强调脾虚肝旺的核心病机,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要兼顾共病的特殊性。脾虚肝旺常累及至肺,兼有气滞改变,临床易现抽动共患多动;脾虚肝旺累及至心,兼有火邪内扰,临床易现抽动共患焦虑;脾虚肝旺累及至肾,痰浊内生,临床易现抽动共患抑郁。本文旨在为TD及其共患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简化诊疗思维,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TD及相关共患病的认识。
关键词:抽动障碍;共患病;以证统病;异病同治;脾虚肝旺
150
|
11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33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针刺治疗抽动障碍的现状及思考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领域,中医针刺疗法为治疗抽动障碍提供新思路,专家提出诊疗建议。
”
赵欣,江宙蔚,张欣,姜科宇,蒋思韵,吴敏,马碧涛
2024, 31(5): 5-9.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02
摘要: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给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TD作为中医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式丰富,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的优势,是治疗TD的常用外治疗法。针刺疗法可通过针刺耳部、头部、躯干部等部位,利用经络循经原理,按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治疗方案,但目前针刺治疗TD尚缺乏统一标准,本文从TD的疾病特点出发,通过回顾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献,从针刺治疗TD的循经选穴、方式选择、治疗时间、针药联合等方面,提出针刺治疗TD的诊疗建议。
关键词:抽动障碍;中医;外治法;针刺疗法
57
|
1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33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中医证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Tourette综合征与难治性TD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发现起病年龄、家庭教养方式、西药服用时间及共患ADHD是TS发展为难治性TD的危险因素。
”
华智超,陈玉燕,刘力维,汤晶晶,马青华,张辰杰,陈健
2024, 31(5): 10-1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03
摘要:目的分析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 TS)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和临床特征。方法将研究病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TS组和难治性TD(tic disorders, TD)组,搜集人口学资料和中医四诊信息,以文献检索分析为基础,用卡方检验对2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以中医证素辨证学为基础,对2组中医病性、病位证素以及难治性TD病性病位等级分布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TS组和难治性TD组在起病年龄、病程、发病诱因、家庭及养育情况、西药服用情况以及共患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等临床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病位证素主要表现为表、肝、肾、脾、肺,表证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性证素主要表现为痰、阳亢、血虚、阴虚、动风、气虚、热和血热,其中痰、阳亢、阴虚、气虚、血热证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TD病位等级分布中肝证素以II级(中度病变)、III级(重度病变)为主,病性等级分布中阴虚证素以II级(中度病变)、III级(重度病变)为主,动风证素以III级(重度病变)为主。结论起病年龄、家庭教养方式、西药服用时间以及共患ADHD是TS发展为难治性TD的危险因素;2组病位证素主要位于肝,TS病性证素主要是动风,难治性TD病性证素主要是阴虚、动风,提示病性随疾病发展由实转为本虚标实,难治性TD组病位等级分布提示肝是病变重点,病性等级分布提示阴虚动风是疾病发展到后期的主要病机之一。
关键词:Tourette综合征;难治性TD;临床相关因素;中医证素
53
|
10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33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基于“纵横三焦—气化”理论辨治发声性抽动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神经精神领域,专家基于“纵横三焦”理论,提出发声性抽动的3D立体辨证新方法,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
张宁,崔霞,马宁,吉晓晓,梁静
2024, 31(5): 17-21.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04
摘要:抽动障碍是一种反复发作、极易影响生活的神经精神类疾病,发声性抽动是抽动障碍的一种类型,目前多以脏腑辨证为主,但临床有时无法将病位精确定位于某个脏腑,三焦辨证可弥补其局限性。三焦主诸气,是气化主要场所,而气的升降出入是发声的关键,故发声性抽动与三焦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传统“纵向三焦”概念和“横向三焦”概念,从“纵横三焦”进行3D立体空间的病位辨证,并结合三焦气化功能,将“纵横三焦—气化”理论应用于发声性抽动的辨治,提出纵横三焦的气化运行如常是正常发声的基础,治疗时上表焦宜宣宜散,中里焦宜运宜衡,中冲焦宜和宜解,下里焦宜补宜潜,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纵横三焦;气化;抽动障碍;发声性抽动
44
|
8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3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立足一气周流理论探讨马融从“气郁风动”论治儿童抽动障碍
AI导读
“
马融教授团队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创立息风止动汤,为儿童抽动障碍治疗提供新方案。
”
张亚同,陈梦瑞,付乾芳,聂良卉,马榕,戎萍,马 融(指导)
2024, 31(5): 22-2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05
摘要:一气周流理论以肝肺为轮,脾胃为枢,心肾为轴,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循环往复、周流不息的动态体现。基于一气周流理论,马融教授团队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与肝肺升降失司、脾气壅滞不畅、心肾水火不济密切相关,因脏腑气机升降失序引发风气内动,气郁风动是其核心病机。故以此为基础,立足于畅达一身气机,创立息风止动汤,并根据抽动的不同症状与内在病机联系,分别佐以疏肝宣肺、斡旋中土、水火相济之法,使一气得复周流,共奏理气疏郁、息风止动之效。
关键词:抽动障碍;一气周流;气郁风动;息风止动
31
|
10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33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理论探讨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中医病机及证治探讨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中医领域,专家深入探讨了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中医治疗,提炼出多方位治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案。
”
陈雅静,孟忆,龙子弋,李婷,魏明清,倪敬年,时晶,田金洲
2024, 31(5): 27-30.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06
摘要: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以持续性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视觉刺激下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核心症状整合了慢性主观性头晕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在临床中极易被医生误诊和漏诊。PPPD可归属于中医的头晕/眩晕范畴,根据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头晕/眩晕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候及中医治疗策略,联系PPPD的临床表现,可将其临床症状归属于三大类证候,将历代医家的中医治疗方案提炼为五个方面七项治则,突显了多方位、多层次的PPPD中医治疗思路。此外,总结历代医家针对头晕/眩晕的不同病机推荐的一系列中药方剂,如四逆散、七气汤、酸枣仁汤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中医药治疗参考。
关键词: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头痛;失眠;焦虑;中医药
27
|
10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41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栀子豉汤及其系列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AI导读
“
在传统医学领域,栀子豉汤作为治疗胸膈郁热的经典方剂,其研究进展显示,该方剂能有效缓解肺系疾病患者的相关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王慧,王婧,高源,蔡松,宋仕群,张立山
2024, 31(5): 31-35.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07
摘要:栀子豉汤是治疗胸膈郁热的经典方剂,该方药少力宏,主治邪热郁于胸膈之胸脘窒闷、烦扰不安。肺居于胸膈内,邪热郁于胸膈必会影响到肺的生理病理,肺系疾病亦容易出现胸膈郁热,故常常见到肺系疾病患者出现栀子豉汤证。栀子豉汤有五个系列方,每个方在原方证的基础上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此外,因不少肺系疾病病程较久,病情复杂,涉及多经病变,兼有痰饮水湿等诸多病理产物,所以临床上栀子豉汤证也常以兼见证的形式出现在患者的症状中,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常选栀子豉汤类方与他方合用进行治疗而收效。
关键词:栀子豉汤;胸膈郁热;呼吸系统疾病
53
|
1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42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清-透-养”法分期论治夜间发作的慢性荨麻疹
AI导读
“
在皮肤科领域,专家基于“透热养阴”法,提出“清-透-养”法,为慢性荨麻疹夜间发作提供新治疗思路。
”
芦铭惠,张润田,袁玲玲,毕盛,李小婷,李壬婕,陈曦
2024, 31(5): 36-40.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08
摘要: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复发性过敏性疾病,其中部分患者呈现夜间发病或加重的症状规律,严重影响患者睡眠,降低生活质量。剖析总结其夜间发病的特征,笔者认为此规律的核心病机与风邪入里化热,伏于阴分,夜间受卫阳入里引动有关。本文基于清代吴塘所创立的“透热养阴”法,提出“清-透-养”法的分期论治思路:生地黄、知母、牡丹皮清解郁热,以青蒿、鳖甲透邪外达,以阿胶、乌梅、五味子滋阴养血,以玉屏风散实卫固表,为慢性荨麻疹夜间发作的中医辨治提供新参考。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青蒿鳖甲汤;清-透-养法;分期
26
|
9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44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谈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
AI导读
“
在中医领域,专家深入探讨了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成因与治疗,提出了温阳化气治本的方案,为患者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
卜文璐,梁秋然,刘传波,周琴,左明焕
2024, 31(5): 41-45.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09
摘要: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属于“痞满”“呕吐”等范畴,多由脾胃阳虚、气机不利所致,恶性肿瘤、手术及药物治疗、术后足能量营养支持均会诱发或加重PGS。“阳化气,阴成形”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意即机体发挥正常的的生理功能依赖于“阳化气”与“阴成形”的相对平衡。因此,若“阳化气”不足,则气血津液升降失常,瘀血、痰浊、寒湿等病理产物积聚于胃肠,即“阴成形”有余,发为PGS。故对于PGS的中西医治疗当以温阳化气治本,辅以祛痰除湿、软坚通便等治标,补虚泻实,祛邪扶正,内外同治,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愈后。
关键词: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阳化气;阴成形
26
|
10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44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基于“扶阳通痹”理论探讨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AI导读
“
在围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领域,专家提出阳气与痹症关系密切,强调温补肾阳、通达肝阳、清除郁热的重要性,为“扶阳通痹”提供新思路。
”
朱丽,隋歌川
2024, 31(5): 46-49.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0
摘要:围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较为难治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迁延难愈,可归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历代医家多从肝肾阴虚和调理气血等角度论治,而忽视了阳气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阳气与痹症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天癸渐竭、阳虚水寒是围绝经期RA患者发病重要病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可演化为卫外失固,中脘失煦,肝阳虚馁,阳郁化热,痰瘀内生之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机。因此,治疗时要注意温补肾阳、通达肝阳、清除郁热的重要性,以达“扶阳通痹”之效果。临证可通过选用乌梅丸加减以温肾达肝、祛瘀通络,以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扶阳通痹;乌梅丸;围绝经期类风湿关节炎;温肾阳;达肝阳
10
|
6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51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从“肾虚血瘀”论治多系统萎缩
AI导读
“
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中医专家深入探讨了多系统萎缩的病机,提出肾虚血瘀为关键,采用六味地黄汤和四物汤治疗,显著改善患者功能。
”
黄香香,许红,柴利香,张晨晖,袁有才
2024, 31(5): 50-53.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1
摘要:多系统萎缩是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认为其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亏虚为本,气、血、水湿运化失调为标,临床多从肝肾亏虚、脾肾亏虚和痰瘀互阻论治。肾虚血瘀为多系统萎缩主要病机,肾虚是多系统萎缩的根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是治疗的关键。久病入络,瘀血既是多系统萎缩的病理产物,也是多系统萎缩的致病因素。多系统萎缩作为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在相对较长的病程中均呈现本虚标实证,临床治疗应重视标本兼治、补肾活血。六味地黄汤补肾固本,四物汤活血化瘀以治标,二者相伍标本兼治,可明显改善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功能。结合临床验案阐述从“肾虚血瘀”论治多系统萎缩的思路。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肾虚血瘀;补肾活血
18
|
7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5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基于“络虚邪瘀”辨治儿童腺样体肥大
AI导读
“
在小儿耳鼻喉科领域,中医学专家深入探讨了腺样体肥大的病机特点,提出了“络虚邪瘀”理论,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
刘苗苗,张蔷,袁振华,王俊宏
2024, 31(5): 54-57.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2
摘要:腺样体肥大是小儿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中医学认为腺样体肥大多由内外合邪而致病,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与“络虚邪瘀”理论密切相关。络脉瘀滞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日久导致络脉空虚不荣,“络虚邪瘀”可体现络脉病变过程。腺样体肥大病因病机表现为:肺脾不足、络脉不荣为本,内外合因、痰瘀阻络为标。临床运用通补与通滞(化痰散瘀通络、辛散芳香通络)治疗腺样体肥大。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络虚邪瘀;络病;病因病机
17
|
5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5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小儿药证直诀》喘证辨治探析
AI导读
“
在儿科领域,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系统阐述了小儿喘证,提出肺失宣降为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陈宏,吴力群,陈宇航,张子薇,陈海鹏
2024, 31(5): 58-60.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3
摘要:儿科鼻祖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系统的阐述了小儿喘证,提出“肺主喘”,病位在肺,与脾脏有密切的关系,主要病机为肺失宣降。喘证分虚实,以盛即下之、久即补之为治则。喘证分为风寒喘急、肺热喘咳、痰热哮喘、气虚复感和阴虚喘咳型,以麻黄汤、泻白散、葶苈丸、人参生犀散和阿胶散治疗。《小儿药证直诀》中小儿喘证的论治对临床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喘证;肺主喘
14
|
7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54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从补土理论探析胃肠道肿瘤氟尿嘧啶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辨治
AI导读
“
在肿瘤治疗领域,专家采用补土疗疮法,为胃肠道肿瘤化疗口腔溃疡提供新治疗策略。
”
李滢,刘寨东
2024, 31(5): 61-64.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4
摘要:氟尿嘧啶类化疗药广泛应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其辛散、壮热之偏性强烈,耗气伤津。胃肠道肿瘤患者脾胃素虚,兼以癌毒侵凌、药毒耗散,呈现中土衰败之象,采用氟尿嘧啶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治疗应以虚为纲,补土疗疮。外治以补益脾胃为法,用蜂蜜调和粉剂(海螵蛸、白及、鸡内金、山药)涂敷患处,补土敛疮。补中益气汤为内服基础方,补土建中以长养正气,调畅气机以去除火邪。结合临床验案阐释从补土理论探析胃肠道肿瘤氟尿嘧啶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辨治。
关键词:补土理论;胃肠道肿瘤;氟尿嘧啶;化学治疗;口腔溃疡
7
|
7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579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从温阳法论治产后痹
AI导读
“
在中医领域,产后痹治疗新进展,专家提出温阳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艺,谢京红
2024, 31(5): 65-68.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5
摘要:产后痹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可归属于中医“产后关节痛”“产后身痛”等范畴。阳气固密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妇人“阴常不足,阳亦常虚”,临床治疗应注重顾护阳气,温阳法广泛用于临床妇科等疾病的治疗。阳气受损是产后痹主要病机,具体包括:风寒阻络,阳气受损;气血亏虚,卫阳不固;脾肾阳虚,温煦失司;久病阳虚,血络郁滞;阳郁神颓,情志失调。产后痹的治法主要有:祛风散寒,温阳止痛;益气温阳,行血通痹;温补脾肾,蠲痹通络;温阳补虚,活血祛瘀;温阳行气,解郁安神。并通过临床案例阐述从温阳法论治产后痹的思路。
关键词:温阳法;产后痹;辨证论治;关节冷痛;理论探讨
11
|
7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60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运用角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AI导读
“
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领域,中医专家总结了角药配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为该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贾蓓,张依品,李萌菲,徐润冰,张陆政,姜苗
2024, 31(5): 69-72.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6
摘要:角药是针对一定病因、病机、病症,将三味中药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协同增效作用的一种配伍方法。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正虚、血瘀、毒聚。本文归纳总结运用角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证经验并阐释其配伍特点:生黄芪-当归-蒲公英益气和血解毒,人参-茯苓-白术健脾补气渗湿,熟地黄-菟丝子-车前子补肾填精明目,柴胡-升麻-葛根升阳举陷散火,仙鹤草-茜草-紫草补虚凉血止血,丹参-红花-土鳖虫祛瘀生新通络,三棱-莪术-鸡内金破血化瘀消癥,焦神曲-炒山楂-生麦芽和胃化滞调中。
关键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角药;用药经验;脾胃
19
|
2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62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中医辨治
AI导读
“
在中医领域,专家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索儿童腺样体肥大治疗新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郭建波,韩阳飞,张伟
2024, 31(5): 73-7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7
摘要:腺样体肥大为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淋巴组织增生而引起的相应症状。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痰核”“鼾眠”等范畴,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有较好临床疗效。小儿肺虚而娇,难调易伤,脾薄而弱,乳食易伤,肾虚未充,天癸未至,故儿童“阳化气”常不足,表现为肺、脾、肾三脏动力不足,久则形成痰、湿、饮、瘀、滞等病理产物,有形之邪无以化,导致“阴成形”有余。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病因病机是“阳化气”不足为本,“阴成形”有余为标。固护元气、调节脏腑以治本,损其有余、随症加减以治标。结合临床验案对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辨治儿童腺样体肥大进行阐述。
关键词:儿童腺样体肥大;阳化气,阴成形;不足;有余;治标治本
15
|
3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63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基于组方结构探讨《金匮要略》分层次补中寓通论治虚劳
AI导读
“
在传统医学领域,专家深入探讨了《金匮要略》中桂枝汤治疗虚劳病的机制,为慢性虚损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刘骐瑞,李国祥,李新康,齐子熠,吴佳玥,邹源宜,安卓佳,李永浩,鲁艺
2024, 31(5): 77-81.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8
摘要:《金匮要略》中论述的“虚劳病”是一系列复杂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总称,桂枝汤在治疗虚劳中有重要作用。虚劳诸证有其虚损共性,又有病机层次的特性,其处方虽针对不同病机用药殊异,却均源于桂枝汤而具备共性结构。虚劳的病前失调状态为营卫失和的易感状态,以桂枝汤早期调和即可预防疾病。虚劳的失调与虚损状态即气血失调或轻微虚损状态,可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虚劳的阳气虚损状态,或格拒日久而阳气散脱,或持续消耗而阳气虚衰,设天雄散、肾气丸和薯蓣丸3方以救其虚。虚劳的阴血亏损状态,因虚致瘀,设酸枣仁汤、大黄虫丸以治之。虚劳的阴阳俱损危重状态,以炙甘草汤阴阳双补。针对虚劳病不同病机层次,在调补基础上重视补中寓通,采用通调营卫、通引阳气、通利阴血和通达阴阳等通法治疗。
关键词:金匮要略;虚劳;通法;层次;补中寓通
12
|
3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65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基于脑肠轴从脾胃论治单纯性肥胖症
AI导读
“
中医药脾胃论治肥胖症,脑肠轴理论提供新治疗思路。
”
赵莎,许徐秀生,孙菁,王辰宇,李治,包金晶,陈玉华,周希乔,刘苏,叶丽芳
2024, 31(5): 82-85.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19
摘要:单纯性肥胖症在我国发病率高,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中医药从脾胃论治单纯性肥胖症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表明,脑肠轴参与肥胖的发病机制,可通过调节机体食欲、参与运动调节及情绪调控等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本文基于脑肠轴理论,通过从脾胃论治单纯性肥胖症、脑肠轴与单纯性肥胖症、脑肠轴与脾胃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从脾胃论治单纯性肥胖症的合理性及其联系,以期为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脑肠轴;脾胃论;肠道菌群;中药
8
|
4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65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临床研究
中医药序列多重分配随机试验设计分析思路及统计方法应用
AI导读
“
在中医药领域,SMART设计展现了其应用潜力,专家总结了其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方法,规范了数据缺失处理,为研究者提供了方法学指导。
”
孙源,鞠传兰,郑薇,施泽阳,卜志军,马文欣,王禹毅,刘建平,刘兆兰
2024, 31(5): 86-91.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20
摘要:序列多重分配随机试验(sequential multiple assignment randomized trial,SMART)是一项多阶段随机试验,可将多种干预组分嵌入研究中,评估不同阶段效果,制定最佳干预序列的组合,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因设计新颖性和统计分析复杂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医学实践中经典SMART设计实例,在文献基础上总结SMART主要的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阐述数据整理及分析阶段的统计假设和统计分析思路方法,强调SMART设计中如何规范处理缺失数据的问题,并介绍文章撰写中规范展示方法学部分的内容,以期为今后研究者开展SMART设计提供方法学依据。
关键词:序列多重分配随机试验;方法学;统计分析
12
|
2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68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专家医案和经验方处方用药规律
AI导读
“
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领域,专家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揭示了用药规律,筛选出核心基本方,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慧敏,胡瑞学,王正中,王琳,耿世超,李爱军,廖星
2024, 31(5): 92-9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21
摘要:目的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专家医案和经验方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Wan fang Data)知识服务平台、维普(VIP)数据库,建立本研究所需急性脑梗死处方数据库。采用分析软件提取数据,Python统计分析,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Cytoscape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医案和经验方文献报告70篇,包括138首处方,311味中药,累计用药频次1 561次。共涉及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理气药等19类,其中,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最多,为312次。共涉及8个证候,共计96次,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最多见,为21次(21.87%)。使用频次≥50的中药共5味,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依次分别为:桃仁(61次,占3.80%)、牛膝(57次,占3.65%)、红花(56次,占3.58%)。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基本方组成为黄芪、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丹参、水蛭、胆南星、茯苓、地龙、天麻、石菖蒲、大黄。结论国医大师和脑病专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扶正,通过扶助正气达到祛邪的目的。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数据挖掘;复杂网络;用药规律;医案;经验方
17
|
2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69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脑小血管病白质高信号肾虚证的脑网络特征研究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了脑白质高信号患者中肾虚型与非肾虚型在静息态脑网络特征上的差异,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见解。
”
高金阳,林丹,路一坤,张硕,周莹,马丽芳,韩笑,崔方圆
2024, 31(5): 97-102.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22
摘要:目的探究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肾虚型患者的静息态脑网络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WMH患者及健康受试者,采集临床及功能磁共振数据。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比较2组脑功能活动差异;WMH患者分为肾虚组和非肾虚组,运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探究2组脑网络特征。结果WMH组较健康组的ReHo值在右楔前叶和辅助运动区显著下降、右颞叶显著升高;颞叶的ReHo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趋势。ICA分析显示肾虚组较非肾虚组默认模式网络与额顶网络连接增强,与听觉网络、视觉网络连接减弱。结论WMH肾虚证患者情绪、认知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发生异常,可为此类疾病的防治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白质高信号;局部一致性;独立成分分析;脑网络;中医证候
14
|
2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71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专家经验
姜泉运用会厌逐瘀汤治疗风湿免疫病吞咽障碍经验
AI导读
“
在风湿免疫病治疗领域,姜泉教授提出新思路,以活血化瘀为核心,为吞咽障碍治疗提供新方案。
”
张柔曼,董竞方,巩勋,姜 泉(指导)
2024, 31(5): 103-107.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23
摘要:吞咽障碍是风湿免疫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难点,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的关键点。传统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疗效欠佳,姜泉教授临证实践总结出“痹病必挟瘀”,认为风湿免疫病之吞咽障碍的核心病机为气滞血瘀,治疗重点在于调畅咽喉阴阳枢机、活血化瘀,但风湿免疫病具有病情复杂、症状繁多、缠绵难愈的特点,需树立中医整体治疗观、病证结合、调理兼夹证,运用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吞咽障碍,同时兼顾健脾益气、温经散寒、祛湿泻浊、化痰散结。
关键词:风湿免疫病;吞咽障碍;会厌逐瘀汤;名医经验;姜泉
15
|
4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74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张亚强基于脾肾同调辨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AI导读
“
张亚强教授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提出脾肾同调新疗法,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
刘冬,马小娜,秦丽娜,张梦琪,张 亚强(指导)
2024, 31(5): 108-111.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24
摘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腹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漏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张亚强教授认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机为脏腑虚损、脾肾气虚,治疗以健脾补肾为基础,补先后天以治本,缩尿止遗以治标。在补中益气汤和菟丝子丸的基础上自拟“止遗I号方”加减化裁,随证佐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之法灵活遣方,同时重视功能锻炼及心理疏导。并结合临床病案对张教授基于脾肾同调辨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脾肾气虚;止遗I号方;名医经验;张亚强
12
|
4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78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赵炳南经验治疗乳腺疾病探析
AI导读
“
赵炳南老师在乳腺疾病治疗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创新外治法和脾胃调理理论,为中医外科发展贡献宝贵经验。
”
张董晓,王梦洁,付娜,黄巧,赵文洁,东浩,周玉
2024, 31(5): 112-116.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4.05.025
摘要:赵炳南老师为杰出中医外科专家,其学术思想对外科各专业都具有深远影响和指导价值。本文总结赵老学术思想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如其针对外科疑难杂症使用的调和阴阳法,创立的沟通内外、条达阴阳的四藤组合;外治特色如自创外治药物黑布药膏及在外治剂型上传承和发展,使用内裹药捻对窦道的治疗;外治理论的创新如首次明确提出引血疗法可用于阴证治疗及在复杂性疾病中提出的具有半清半托、半补半托的“缓托法”;赵老尤为重视脾胃,在饮食宜忌等方面也有其个人观点。本文总结名家经验,与同道共同提高。
关键词:赵炳南;学术思想;乳腺疾病;中医外科
13
|
3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27780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0-0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