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 全新投审稿系统上线
  • 医学期刊影响力提升论坛圆满举办
  • 疏肝健脾法治疗阈下抑郁肝郁脾虚证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快捷入口

  • 作者投稿 作者投稿
  • 主编办公 主编办公
  • 专家审稿 专家审稿
  • 编辑办公 编辑办公
  • 当期目次
  • 过刊浏览
更多

现代中医临床

影响因子:1.078 ISSN:2095-6606CN:10-1157/R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邮箱:abc64286149@126.com

最新刊期:2025年 第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 零金碎玉

    在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建立了深度学习体系,为智能技术发展提供新方向。

    王永炎

    DOI:10.3969/j.issn.2095-6606.2025.02.001
    关键词:形神兼养;心身医学   
    40
    |
    57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58298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29
  • 名师诊疗疑难病沙龙

    国医大师王琦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验案,总结临床经验,传承学术思想,为中医医案研究提供借鉴。

    程引, 刘兴, 崔殿坤, 李杰, 王海隆, 王建明, 李园, 马晗, 张安琪, 陈顺琪, 蔡煜阳, 于国竞, 田启慧, 李玲孺, 王 琦(指导)

    DOI:10.3969/j.issn.2095-6606.2025.02.002
    摘要:多发性大动脉炎属于临床罕见病、疑难病,具有起病早、病程长、易反复、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患者常身心同病、治疗依从性低、生活质量下降。西医治疗以风湿免疫科为主导,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用药,联合免疫抑制剂及其他改善病情的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以病情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表现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辨证论治。本文主要记录了国医大师王琦治疗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验案的详细诊疗过程,采用学生讨论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名师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期更高效地传承其学术思想,为中医医案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王琦;诊疗经验;医案报道   
    71
    |
    57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58298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29
  • 心身医学专题

    据最新报道,中医心身医学在人文诊疗领域取得新进展,为心身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韩振蕴

    DOI:10.3969/j.issn.2095-6606.2025.02.003
    摘要:心身疾病反映了心理与生理的交互影响,其发病率随社会压力和健康需求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中医心身医学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核心,重视身心同步调节,为心身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临床优势。人文诊疗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通过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增强情感交流、建立医患信任,不仅改善了医患关系,还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本文从人文诊疗的视角出发,系统探讨中医在人文关怀中的应用现状与策略,为心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医;人文诊疗;心身疾病;整体观;辨证论治   
    35
    |
    43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58299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29
  • 心身医学专题

    最新研究揭示了中医系统辨证脉学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提出了心理紊乱状态下抑郁症的脉象特征和治法,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思路。

    高豪男, 衣云昊, 滕晶

    DOI:10.3969/j.issn.2095-6606.2025.02.004
    摘要:中医学将抑郁症归属于“郁证”范畴。系统辨证脉学以系统论为基础,对脉象机制、要素等信息进行多学科、多领域解析,继承并创新性地提出25对“脉象要素”。“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理论将中医脏腑辨证体系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心理紊乱状态下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精神萎靡状态、思虑过度状态和烦躁焦虑状态。不同心理紊乱状态下抑郁症的脉象特征和治法分别为:惊悸不安状态下抑郁症的脉象特征为刚、敛、疾、直、指感有麻手感,治以镇静安神、宁心养血;郁闷不舒状态下抑郁症的脉象特征为动、涩、沉、短、缓,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精神萎靡状态下抑郁症的脉象特征为脉来去怠缓、深、短、弱,治以益气补血、振奋阳气;思虑过度状态下抑郁症的脉象特征为内曲、怠、涩、细,治以行气开郁、解思除虑;烦躁焦虑状态下抑郁症的脉象特征为脉搏起始段急促、动、数、高;治以除烦安神、平肝潜阳。并结合临床案例对基于系统辨证脉学辨治心理紊乱状态下抑郁症进行阐述。  
    关键词:系统辨证脉学;中医心理状态;心理紊乱状态;脉—针—药;抑郁症   
    34
    |
    43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58298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29
  • 心身医学专题

    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领域,研究团队基于“阴火”学说,提出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治疗大法,并选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李旌菀, 孟得心, 周光玮, 贾志华, 邢佳

    DOI:10.3969/j.issn.2095-6606.2025.02.005
    摘要: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以过度担忧及广泛的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程常持续半年以上。GAD多系统的躯体症状与阴火流行全身各处所致的周身症状相吻合。李东垣的著作中多次提及“阴火”,具有心火、脾胃火、肾火等多种内涵。本团队认为“阴火”为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产生的火热内扰之病理状态,是因饮食失和、五志七情太过或过劳后内伤脾胃最终形成的虚火。GAD与阴火为病的关系主要为:脾胃内伤,元气不足;阴火乘阳,灼烧津血;阴火合邪,损伤五脏。临证以“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为治疗大法,选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并结合临床验案阐述基于“阴火”学说诊疗GAD的经验。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阴火学说;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42
    |
    58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58297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29
  • 临床研究

    在中医领域,研究揭示了血管性抑郁患者的主要病位和病性证素,发现肝、心神、肾、脾为关键病位,气滞、阴虚、气虚、阳虚、血虚为主要病性证素,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杨丽旋, 敖与天, 代宝安, 李景淳, 董凯强, 李彦楠, 郭蓉娟

    DOI:10.3969/j.issn.2095-6606.2025.02.006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抑郁患者中医证素特征。方法收集164例血管性抑郁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通过对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所归属的证素分别进行加权求和,以分析其证素分布特征。结果在纳入的164例患者中,肝(81.71%)、心神(43.90%)、肾(29.27%)、脾(27.44%)为主要病位证素,气滞(75.61%)、阴虚(74.39%)、气虚(72.56%)、阳虚(61.59%)、血虚(57.32%)为主要病性证素。病位证素脾、胃、肺在不同抑郁程度中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性证素气虚、血虚在不同抑郁程度中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病位病性证素总结发现,本病多应于肝,易乘脾,损肾精,耗心神,以气滞贯穿始终,随着病情发展,以气虚为重,兼见血虚、阴虚及阳虚。  
    关键词:血管性抑郁;中医证素;分布特征   
    26
    |
    37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58310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29
  • 临床研究

    在中医领域,专家优化了骶髂关节错位的中医外治方案,通过结合常规推拿和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有效降低了复发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案。

    钟灼琴, 廖林, 李智荣, 许晓英, 缪雪钦, 张坤木

    DOI:10.3969/j.issn.2095-6606.2025.02.007
    摘要:目的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优化临床骶髂关节错位的中医外治方案,降低骶髂关节错位复发率。方法将纳入的7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规划教材中的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盆底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2 d治疗1次,共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组内和组间DIERS脊柱4D姿态及运动分析系统+步态跑台系统、改良Oswestry腰部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盆底肌肌电位测定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指标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距离均较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相比较对照组步频减小,跨步时间延长,左单支撑相较前增加,右步幅较前增大,步态不对称系数较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盆底肌Ⅰ型肌肌电位较前无明显改变,治疗组盆底肌Ⅰ型肌肌电位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治疗组总有效率88.6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结合现代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对产后骶髂关节错位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整体观念;骶髂关节错位;中医外治;优化研究   
    25
    |
    42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58312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29
  • 临床研究

    调气愈肠方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

    苑忠霞, 王彦刚, 李仝, 韩林志, 宋凤丽

    DOI:10.3969/j.issn.2095-6606.2025.02.008
    摘要:目的观察调气愈肠方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acute radiation enteritis,A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ARE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予以盐酸小檗碱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调气愈肠方口服,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放射治疗肿瘤学组分级、中医症状评分及大便常规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纳呆、乏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对照组腹泻、腹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2组治疗后腹泻、里急后重、纳呆、乏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 0.05);观察组红细胞、白细胞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调气愈肠方治疗ARE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放射性肠炎;调气愈肠方;热毒伤络证   
    27
    |
    49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58313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29
0